<td id="qmynx"></td>
<acronym id="qmynx"></acronym>
    <acronym id="qmynx"><li id="qmynx"><address id="qmynx"></address></li></acronym>
    <acronym id="qmynx"><em id="qmynx"><dfn id="qmynx"></dfn></em></acronym>

        1. <big id="qmynx"></big>

          首頁>>資訊文摘

          優波離尊者被稱為持戒第一,真正的持戒是心戒!

          2023-04-17 07:39:47 492

          優波離尊者能被列入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,在階級森嚴的印度社會,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!


          優波離出身在首陀羅族的賤族,命運注定他就是別人的奴隸,生為首陀羅的種族,在古印度是被認做「初生」的人,其受社會的歧視,好象一塊糞土,不值一顧。


          首陀羅的人,在路上如遇到婆羅門和剎帝利,要跪在路旁讓路,如果偷看他們一眼,眼睛就會被挖掉,如果和婆羅門或剎帝利講說理由,就會被割掉舌頭,可憐的優波離,出生在首陀羅族中,就是過著如此悲慘的生活。


          優波離的童年,唯一可給他安慰的就是他的父母,不管怎樣被人嘲笑、輕侮,父母愛子之心總不會比人稍差。


          優波離從小就沒有受教育的權利,婆羅門教的摩奴法典,他雖然有心學習,但對生在首陀羅族中的他,這簡直是一種妄想。


          當優波離長大以后,父母想讓他學一項手藝,以備將來生活餬口。選來選去,就送他去學做一個剃頭匠。


          優波離是一位很易于接受教導的孩子,他的天賦性情有虛心和服從的良好習慣,雖然是剃頭的手藝,不要多久,他就能把各種發型,各種剃法,全都學會。


          學會了手藝,父母又為他托人介紹,好不容易,迦毘羅的王宮,允許他前去剃頭理發。


          優波離雖然是一個理發匠,但他的心地純良,本性忠實,終于獲得釋迦族的信任,讓他在宮中,專門負責為一些小王子們理發。


          像跋提王子、阿那律王子等,都是優波離為他們理的發,這些小王子們見他理發細心,不但很快,而且不痛,大家很歡喜他,他也很尊敬大家。


          優波離大約在二十歲左右的時候,還是一個小理發匠,此時正是佛陀成道后的第三年,佛陀回到故鄉迦毘羅衛城的時候,大家就介紹優波離為佛陀剃頭理發。


          為佛陀理發,讓優波離受寵若驚,他想到佛陀是大覺者,聽說有三十二相,佛陀的頭發一定與人不同,他不敢為佛陀理發,怕萬一有什么觸犯怎么得了。他竟然跑回家中,向母親訴說不敢為佛陀理發的原因,出身于首陀羅族的優波離,從小就自卑感很重,佛陀,是王子成道的佛陀,他看都不敢看,哪敢為他理發呢?


          母親安慰他,叫他不要怕,告訴他佛陀很慈悲,還經常對苦難的人說法,佛陀不會有勢利的眼光,一定不會看不起首陀羅族的人。母親雖然這么說,但優波離恐怖的心仍不能減少,母親沒有辦法,就告訴優波離說,明天去為佛陀理發時,她要帶他去。


          學會了理發的手藝,去為別人理發時,還要母親陪著去,這真是一個大奇聞!


          從這里我們不難想象優波離的個性與為人!


          第二天,母親帶著優波離,先去拜見佛陀,然后就叫優波離為佛陀剃發。


          優波離謹慎、小心的、緩慢的為佛陀剃發,他的母親在旁邊看著,理了一會,母親跪在佛陀面前問道:「佛陀!優波離剃發的手藝怎樣?」


          佛陀經這一問,注意優波離一下,說道:「身體好象顯得太彎了!」


          大概是由于優波離對佛陀的恭敬,彎著腰,不敢直起來,但經佛陀這么一說,他集中心力,據說他就有進入初禪的功夫!


          過了一會,他的母親又跪下來問道:「佛陀!此刻優波離剃發怎樣?」


          佛陀對于他母親的再問,回答說:「現 在身體好象又太直了!」


          優波離被佛陀這么一說,不敢妄想稍懈,一心一意,據說,他這樣就有進入二禪的功夫!


          不久,他的母親再問:「佛陀!現 在優波離剃發怎樣?」


          佛陀不假思索的答道:「入息太粗了!」


          優波離一聽,竟想不要入息,把心力集中在出入息上時,據說,他這樣就已有了進入三禪的功夫!


          最后,他母親又再問道:「佛陀!現 在優波離剃發怎樣?」


          佛陀回答說:「出息太粗了!」


          優波離竟然此刻一念不生,忘記手中的剃刀,據說,他此刻就有了進入四禪的功夫!


          到了這時,佛陀趕快對身旁的比丘們說:「你們來一個人,把優波離的手中剃刀拿下來吧!他此刻沒有想念,已進入第四禪,再過來一人把他扶著,不要讓他倒在地上!」


          像這樣的記事,我們可以知道優波離對于自己的工作是如何的細心,每受人家的忠告,都肯認真的改正。因為他有多慮和嚴肅的性情本質,所以生活很容易受外人左右,在他身上,決不愿給人有一句非的和惡的批評,故此,他后來被推為持戒第一,不是沒有原因。


          佛陀回鄉,在王城中普灑法雨,種子入地,就會發芽生長,釋種的諸王子,聽了佛陀說法以后,有些竟然要跟佛陀出家。


          王子當中,有的是獲得父母允許的,有的父母不準許,他們相約偷偷的出走,到尼拘陀樹林中找到佛陀,出了家以后再說。


          就這樣,有七個王子要出家,跋提、阿難、阿那律、均在其中。為了出家必須要剃發,他們不得不瞞著人把優波離帶去。在一個樹蔭下,優波離為跋提王子們剃發時,眼淚就滔滔的流下來,阿那律看到時,他以王子的身分責問優波離道:「你看到我們出家,應該歡喜才對,為什么要流淚?」


          優波離惶悚的回答道:「阿那律王子!請您寬恕我沒有禮貌,因為跋提王子待我很好,現在他和你們一同剃發出家,出家以后,一定云游四方,我就沒有辦法看到他,想到這里,我才情不自禁的流下淚來!希望王子不要責怪才好!」


          阿那律聽后,很是同情,對優波離安慰道:「你不要難過,我們會幫助你的生活!」


          阿那律說后,又回過頭來對大家說道:「諸位王兄王弟!優波離服待我們很久,他很勤勞、忠實,我們今后出家,自然要把他的生活安排一下。這里有一張毛氈,請你們把身上的裝飾品完全除下來放在上面,我們出家后用不著這些東西,就把這些東西贈送給優波離吧!」


          阿那律的話,大家都非常贊成,他們立刻把上衣珠寶都脫下來送給優波離,并且叫他返回迦毘羅衛城,而他們都去找佛陀了。


          優波離此刻本想回王城去的,但他忽然轉念想道:「現 在如果我接受這些珠寶衣服回去王城的話,老王和釋迦族中的王公大臣,一定會怪我讓王子們出家而殺我,那么,我怎么能輕易的回去呢?而且,如此尊貴的王子都能舍棄世間的榮華而出家,何況像我這下賤的人,對世間還有什么可留戀呢?我應該也去找佛陀出家!」


          優波離這么想后,下定決心,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鐵一般,沒有絲毫猶豫,將珠寶衣服掛在樹上,任過路的人去拿,他要去出家!


          他走了一程,想起他的出身,心里忽然又悲哀起來,他坐在路邊流淚自語道:「我怎么有資格出家呢?他們都是王子,我是奴隸的身分,我怎能和王子一樣的去出家呢?」


          他怨嘆世間的不平等,怨恨自己的命運不幸,正哭得傷心時,忽然耳邊有人問道:「你為什么哭得這么傷心?」


          優波離抬頭一看,見是舍利弗尊者,他揩拭一下眼淚,跪在舍利弗的面前問道:「尊者!您是佛陀的大弟子,您隨佛陀回宮的時候,我就知道您,請問您,像我這首陀羅身分的人,不知可不可以做佛陀出家的弟子?我這樣的妄想真是太大了?!?/p>


          舍利弗問道:「你叫什么名字?」「我叫優波離!」


          舍利弗記起佛陀以前剃發時,有一個理發師青年曾入過四禪,想就是此人,當即說道:「佛陀的教法,是自由平等慈悲的,不論智能的有否,不分職業的高低,只要能遵守清凈的戒律,是誰都可以做佛陀的弟子,是誰都可以出家,是誰都可以證得無上的正覺。你跟我來,佛陀一定很歡喜的允許你出家,允許你做他的弟子?!?/p>


          優波離很歡喜,跟在舍利弗的身后去見佛陀,佛陀很歡喜的為他剃度,為他授具足戒?!赴俅ê铀?,同流入海;四姓出家,同一釋姓?!惯@是佛陀在法制上規定的精神,現在能由優波離的出家而實現佛陀的理想。


          佛陀嘉許優波離說道:「你很有善根,我知道你將來一定能宣揚我的正法。在你來此以前,跋提王子等已先來此要求剃度出家,我雖然已允許他們做我的弟子,但他們要經過七日的修行,等他們忘記王子的身分,真正知道是我的弟子時,我才允許他們剃度,他們才會有禮貌和你見面?!?/p>


          優波離感淚涕零,他過去雖然替佛陀理過發,但想不到佛陀是這么慈悲,他發愿今后要好好做佛陀的弟子,好好的跟隨佛陀學習。


          經過七日,佛陀叫出跋提王子等七人和大家見面,在眾多師兄弟之中,他們意外的見到優波離的比丘相,大家都很驚奇,都躊躇不知如何對優波離招呼才好。


          佛陀威嚴的對他們七人說道:「你們躊躇什么呢?出家學道之法,首先就是要降伏憍慢之心,我先許可優波離出家,他先受戒,你們應該向他頂禮才是!」


          跋提王子等七人,聽聞佛陀說法后,都很虛心的向優波離頂禮,他們都覺得此刻出家的信心大為增強。相反的,這么一來,優波離倒反而感到拘束不安。


          佛陀對他說道:「你應該以兄長的身分對待他們?!?/p>


          優波離像平步青云,感動得只是向佛陀頂禮。


          一個被人認為下賤的傭人,出家后的名次在他過去服侍過的王子之前,在法上能受到和諸王子同等的待遇,在當時階級懸殊的印度社會,這是破天荒的事情。


          就在優波離出家的那年夏天,僧團內舉行安居的時候,優波離因精進修道而開悟了,因此,他自然的成為教團中的上首,受出家在家二眾的尊敬,當然,因為這個事實,使很多人驚奇,一個首陀羅賤族的人,他的根機是這么敏銳,這不只是首陀羅族之光,而且也是佛教的平等之光。


          優波離的出家,使佛陀制定的法制逐漸實現,在社會上盡管階級懸殊,在佛法僧的教團里,卻沒有四姓的分別,優波離后來的成就,也沒有辜負佛陀準許他出家的恩惠!


          優波離證悟以后,因其個性拘謹,對于生活上最注重行住坐臥的威儀,佛陀所制定的戒條,他都能一一遵守,從不毀犯,不久,在同學比丘中,他就被大家一致公推為持戒第一!


          在《楞嚴經》里,佛讓文殊菩薩選一個最適合娑婆世界眾生修行的法門,文殊菩薩最后只選了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,把包括優波離的持戒法門在內的二十四個法門統統否定了?!独銍澜洝ぞ砹罚撼址傅?,非身無所束,元非遍一切,云何獲圓通?


          在事相上的這種持戒只是束縛這個身體不去犯戒,但我們的心和身外的一切,卻無法束縛。所以說持小乘戒,不明心見性,不能成佛,不能成就。大乘戒是心戒,如來藏心地大戒是全性起修,明心見性之人,他所有的戒律,都在智慧當中,一戒一切戒。


          佛在《法華經·分別功德品第十七》講,一念信解〈如來壽量品〉——也就是開了一念的智慧,明白天地萬法唯一念之所變現——你比受持三皈五戒、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等修無量法門無量劫的功德大無量倍。

          金剛經云:如來滅后,后五百歲。有持戒修福者,于此章句,能生信心,以此為實。


          相關標簽:

          ?
         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_日韩爆乳护士中文字幕_亚洲很黄很色无码_99RE8精品视频热线观看
          <td id="qmynx"></td>
          <acronym id="qmynx"></acronym>
            <acronym id="qmynx"><li id="qmynx"><address id="qmynx"></address></li></acronym>
            <acronym id="qmynx"><em id="qmynx"><dfn id="qmynx"></dfn></em></acronym>

                1. <big id="qmynx"></big>